来源:开封日报-开封网
全媒体记者张苗苗报道 “刚和朋友聊天想选购件孩子的拜年服,打开手机某购物平台时,首页就推送了多款喜庆的拜年服,而且会在每件衣服的下面再推送出浏览过该衣物的其他顾客浏览过的类似款,换个手机购物平台,推送页面也有类似款。不得不说,大数据真是太精准了。”1月5日,市民陶佳告诉记者,在智能手机普遍使用的同时,大数据的精准推送,好像给自己营造了“信息茧房”。
和陶佳一样有相同感触的市民还有不少。采访中,平时喜欢浏览短视频的顾凯告诉记者,他每次打开某短视频平台,给他推送的都是他喜欢的游戏、说车等内容的短视频,因为内容口味对,自己总是沉迷地刷短视频,有时候时间太长,手机会收到提醒他休息之类的信息,这时他才发现不知不觉中几个小时已经过去了。
被大数据算法“杀熟”屡屡“入坑”
全媒体记者张苗苗报道 大数据能够精准推送,得益于它对用户的了解。采访中,有市民表示,虽然都是某团购平台,但自己和朋友的平台界面打开后显示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就像私人定制一样,但正是这种精致算法,往往会出现一些“数据坑”,让人防不胜防。
在我市一家劳务公司就职的吕鑫鑫告诉记者,她平时出差比较多,会经常使用手机软件在出差城市预订酒店、车辆,她一次和刚毕业到公司的大学生一起出差时无意间发现,用手机搜索同一家酒店,新同事的房价比她的要便宜近30元,她还对比了一下附近餐饮,发现两人的推送界面和相关价格仍不相同。采访中,还有市民表示,大数据可能是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水平、喜好进行了精密的计算,但数据算法不能完全理解用户的心思,给用户推荐出价格相对较高的商品,让用户多次“入坑”。
相关部门出台规定向算法乱象伸出“利剑”
全媒体记者张苗苗报道 我们知道,随着大数据的深度运用,其中使用到的算法应用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与此同时,其带来的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算法不合理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烦恼。针对这些问题,国家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制定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简称《规定》)于1月4日正式发布,向各种算法乱象伸出“利剑”。
记者注意到,《规定》针对“大数据杀熟”提出,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规定》还明确,不得向未成年人推送可能引发其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进一步通过法律规定向算法乱象“开刀”,切实为消费者及用户提供更好的大数据环境和权益保护。
为“算法推荐”上把“安全锁”
全媒体记者张苗苗
说到大数据,我们不得不提到应用算法推荐技术,它是指利用生成合成类、个性化推送类、排序精选类、检索过滤类、调度决策类等算法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的出台,意味着各类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几乎都在监管范围内,如各类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及餐饮外卖平台等。
生活离不开网络大数据环境,而它的好处和坏处切实影响着我们,依法管网、依法管理大数据的安全红线,让更多商家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市民而言,这一利好无疑是给推送信息上把“安全锁”,让我们的网络、大数据环境更安全、更干净,更利于培育欣欣向荣、发展向上的网络及大数据生态环境,促进网络科技、大数据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本文来自【开封日报-开封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